2014-02-15

solo.im - a single founder peer group

Comments: "solo.im - a single founder peer group"... 继续阅读

Pandora Knows if You Are a Republican - WSJ.com

Comments: "Pandora Knows if You Are a Republican - WSJ.com" URL: http://online.wsj.com/news/article_email/SB10001424052702304315004579381393567130078-lMyQjAxMTA0MDEwMzExNDMyWj Feb. 13, 2014 7:32 p.m. ET Next time you listen to a Bob Marley channel on... 继续阅读

doo | Every ending holds a new beginning

Comments: " doo | Every ending holds a new beginning " URL: https://doo.net/story.html Every ending holds a new beginning It is with a heavy heart we have to announce that “doo – the document app” will be shutting down on Monday, March 17, 2014. We founded this company in June 2011 to change the way people organize and work with documents.... 继续阅读

BBC News - Linking to free web content is legal, says EU Court

Comments: "BBC News - Linking to free web content is legal, says EU Court" URL: http://www.bbc.co.uk/news/technology-26187730 14 February 2014 Last updated at 09:50 ET Websites can link to freely available content without the permission of the copyright holder, the European Court of Justice says. The court's decision... 继续阅读

IP Address Details - ipinfo.io

Comments: "IP Address Details - ipinfo.io"... 继续阅读

2014-02-14

Untitled

Comments: "scribd" URL: http://www.scribd.com/vacuum?url=http://msnbcmedia.msn.com/i/MSNBC/Sections/NEWS/nsa-snowden.pdf There was a problem sending you an sms. Check your phone number or try again later. To get Scribd mobile enter your number and we'll send you a link to the Scribd app for iPhone & Android. We've sent a link to the Scribd app.... 继续阅读

Schneier on Security: The Insecurity of Secret IT Systems

Comments: "Schneier on Security: The Insecurity of Secret IT Systems" URL: https://www.schneier.com/blog/archives/2014/02/the_insecurity_2.html   A blog covering security and security technology. « GOPHERSET: NSA Exploit of the Day | Main | My Talk on the NSA » February 14, 2014 The Insecurity of Secret IT Systems We now know a lot about... 继续阅读

pstadler/flightplan · GitHub

Comments: "pstadler/flightplan · GitHub" URL: https://github.com/pstadler/flightplan Flightplan ✈ Run a sequence of commands against local and remote hosts. Flightplan is a node.js library for streamlining application deployment or systems administration tasks, similar to Python's Fabric. Installation & Usage # install the cli tool $ npm... 继续阅读

10 French startups disrupting the way you experience fashion online

Comments: "10 French startups disrupting the way you experience fashion online" URL: http://www.rudebaguette.com/2014/02/14/10-french-startups-fashion-marketplace/ It may sound like a stretch to say that French people are the reference for fashion. But as we say, “il n’y a pas de fumée sans feu” (there’s no smoke without fire). In addition to... 继续阅读

Multiple Simultaneous Ajax Requests (with one callback) in jQuery | CSS-Tricks

Comments: "Multiple Simultaneous Ajax Requests (with one callback) in jQuery | CSS-Tricks" URL: http://css-tricks.com/multiple-simultaneous-ajax-requests-one-callback-jquery/ Published February 13, 2014 by Chris Coyier Let's say there is a feature on your website that only gets used 5% of the time. That feature requires some HTML,... 继续阅读

GOG.com

Comments: "GOG.com"... 继续阅读

Linux Design Tools: High-end Design on a Low-end Budget

Comments: "Linux Design Tools: High-end Design on a Low-end Budget" URL: http://www.sitepoint.com/linux-design-tools/ While the world’s best commercial graphic applications come with packed with features, they also come with a price tag many find hard to justify. Though there are plenty of less expensive alternatives, the simple truth is: It’s... 继续阅读

2009-04-24

一个中国教育局长眼中的美国教育

李希贵:一个中国教育局长眼中的美国教育

作者:李希贵 来源:人民教育 

 

善待功利心

与一些美国的学生和家长讨论社区服务的动力时,他们神情自若、毫不掩饰地说,一位中学生如果没有社区服务的经历,是不可能被大学录取的;为了上大学,就必须坚持为别人服务,做是大学所要求的义工时间。

在国内,一直不明白美国的孩子为什么那么愿意做“义工”,听一些访美归来的朋友分析起来,往往都把原因归结为西方人的素质。到今天才明白,美国的孩子最初做“义工”其实也大都是因为功利之心。只是通过一次次的“义工”活动,使他们有了直接的刻骨铭心的愉悦体验,这才慢慢地感受到了为他人服务的快乐,逐步形成服务他人的习惯。

原来如此!美国人行动的原动力,也并不像我们原来想象的那么高尚,只是他们最后得到的结果高尚罢了。

长期以来,讲求功利,在有些人看来,基本可以和“损人利己”相提并论。因此,在《国富论》出现之前,人们认为利已心与撒旦同义。以为那是直通地狱的单程车票。

可是,亚当·斯密在这个时候却高高地举起了他的手,发表了不同的看法,他鲜明地提出。只有利己心才能让人们成为有钱的人,才能将国家推向富强。讲求功利,不但不是罪过,反而应该正大光明地登堂入室。

是呀,仔细想来,功利之心其实是致富的根源,是创造物质财富的动力。因为比尔·盖茨追求微软的绝对利益,全世界的人才有了越来越好用的视窗系统;因为福特、丰田要争夺汽车市场,我们才源源不断地用上了日新月异的新款汽车、利用好功利之心,让它造福人类,求得高尚的阳光和空气,又有什么不好?

在教育部历次论证高考方案的座谈会上,我们总是会遇到几位对高考的“功利性”不屑一顾的专家-他们认为,中学生、中学教师、中学校长,还有中学生的家长们实在是太功利了,太过于看重高考分数了,所以,这些人对目前高考录取只看分数的方案所造成的积弊处之泰然,而对于考生、家长和老师如此重视分数的现象不能理解,公开声称,要“把人们的功利之心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让家长和师生们不要太看重上什么大学。据说还有一个省的领导同志在批判了分数的危害之后,甚至有点气急败坏地批评一些家长为什么不把自己的孩子送到职业学校。

呜呼!你的方案是如此重视分数。以至于差一分都不能录取,把分数的功利价值强调到无以复加的程度,你还有什么理由去反对别人重视分数,而且,有心的人们还发现,即使那位“很高尚”的省级领导在家里同样也很重视自己孩子的分数,也并设有让自己的孩子放弃上大学的努力。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用好人们的功利之心,设计一个科学合理的方案,让人们在各自追求自我功利的同时,实现社会高尚的追求。这是一种科学的态度,也是一种坦诚的态度。唯此,我们才能理清问题之所在,也才能平心静气地研究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对一个民族来说,把功利之心坦然地暴露在阳光之下是一件值得欣慰的事情,倒是那些不屑于谈论“功利”的人们,其实很容易成为前进道路上的羁绊。

最崇拜的人就在身边

在沃特福德高级中学的餐厅里和孩子们一同用餐,顺便给10位五年级的孩子发了一张调查问卷,其中的一个项目就是希望他们写出自己崇拜的人来。结果,孩子们崇拜的对象叫我十分失望。因为,在所有的问卷中,没有一名学生崇拜华盛顿、林肯或者比尔·盖茨这样一些连中国的孩子都崇拜的伟人们,他们崇拜的反而大都是他们的爸爸妈妈、哥哥姐姐,还有两位学生崇拜的则是他们最要好的同学、朋友。10位孩子竟没有一位崇拜伟人。

记得在国内也曾经搞过一些同样的调查。结果发现,我们的孩子所崇拜的几乎全是轰轰烈烈的人物,极少一些崇拜老师或者爸爸妈妈的孩子,一经发现,便遭到同伴们的讥笑。为什么?因为,我们从小便给孩子树立了一些我们自己也不曾实现过的目标,把一些虚无缥缈的理想装进了他们幼稚的大脑。我们的教育总是把目标定在天上,却并不怎么注意脚下该怎么走。我们总喜欢把伟人们塑造为没有缺点的“神灵”,我们希望成为伟人的多,我们希望轰轰烈烈的多,我们做不了小事。

什么时候,能让我们的孩子崇尚平凡,什么时候,能让我们的孩子从不屑于平凡中真正走出来?没有别的办法,只有从我们的教育开始。

我曾经在一个班做过一项调查,让全班所有同学写一下身边同伴闪光的细节。结果,得到的几乎全是大而无当的空话,没有人还记得有准做过什么让他感动或者能够留在记忆里的事情。其实,并不是没人做过什么,而是我们的孩子早就没有了发现的眼睛,他们并不在乎身边的人在做什么,反而更加关注的是明星、“大腕”和“超女”。

我们必须在家庭里塑造感恩的灵魂,在校园里播撒互敬的种子;我们必须擦亮孩子们一双双眼睛,让他们看到身边的善良、美好与崇高;我们必须雕塑孩子们脚踏实地的品格,让他们从平凡里寻找伟大。

感受母爱,珍重父爱,小心地呵护好身边的每一次感动,这就是人生,这就是真实而丰硕的人生。当孩子们以感恩的心对待身边的平凡,当孩子们以崇敬的心打量周围的世界时,也许,世界会变得更加真实,也更加美好。

避免三六九等

大使馆二等秘书方先生在美国考驾驶执照的经历,给我很深的启发。

方先生告诉我,在美国考驾照,80分就可以合格,所以,当你在计算机上完成了80分的时候,计算机就自动关闭,你即使希望考个满分都没有机会。

原来,美国人不想让大家活得太累,不会把考驾照的人们分成个三六九等。

在学校里,美国人也从来不评三好学生、优秀干部。其实,他们班级里根本没有学生干部,班里所有的班务,分给所有的学生,而且定期轮换。在哥伦比亚大学附属学校的三年级二班教室里,挂着一张这样的分工表:作业分发——比尔;图书角管理——约翰;教学助理——汤姆;供应经理——亚历山大;邮政员——以马内利……17位同学,每人有每人的责任。

在美国人的课堂里,许多时候是以小组的方式展开学习活动的。可是,小组里却没有固定的“组长”。召集人也是定期轮换的,而且,小组中的每一位成员,全有自己的头衔:记录员、提问者、资料管理员等等,即使是这些一般性的头衔,也是分阶段戴在不同的人头上。总之,他们所采取的一切措施,都是为了确保孩子们的平等,给他们同样的机会,不仅使他们能够在形式上平等,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样一些形式,锻造他们骨子里的平等意识,为美利坚的共和奠定万古长青的基石。

我想起了10年前在一所初中担任助理班主任时遇到的那个撼人心魄的故事。一位从幼儿园就开始一直担任班长的孩子,在初二的一次民主选举中落选后,竟找不到了自我,以至于很长时间在班级里捞演着一个尴尬的角色.用老师和家长的话说就是,他从来不会当群众,他只能做班干部,而且必须当班长。是什么让我们培养了这样一些不会当群众的孩子?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把孩子们分成三六九等,他们已经习惯了在“上流社会”生活,习惯于“管理”别人,一旦处于被别人管理的处境.便手足无措起来。

想一想,这实在太可怕了!可是,生活中,我们还在强化着这些已经给我们带来不良后果的东西。媒体不止一次地告诉我们,在一些学校里,竟然依据学生学费的高低把校服分成两种不同的颜色,义务教育阶段的实验班则完全是重点班的代名词,就连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关注度,也已经让学生明显地感觉到他们地位的不同。在一次学生座谈会上,有位学生竟然不经意地把自己称为“平民学生”,叫我们在座的老师们既尴尬又心酸。后来我们才知道,上初中都快两年了,还没有老师在课堂上主动提问过他。

不要让孩子带着“等第”进人社会,不能让孩子用等级观念去审视社会,我们的教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为什么要孩子们都在课间挤厕所?

在美国的学校,课间基本是5分钟,还有的学校是3分钟。确定课间时间的长短,依据的是教室之间相隔的距离,只要学生能够有足够的时间跑到下一个教室即可。在沃特福德高级中学,校长甚至很认真地告诉我,因为他们把课间缩短了1分钟,胖孩子们的体重就平均减轻了1磅。

其实,我关心的不是孩子们是不是减轻了体重,我更关心的是另一个问题,因为他们从初中就开始走班上课,不同的学科要到不同的学科教室上课去,我担心在这样短的时间里,孩子们既要跑教室,又要去厕所,时间够用吗?

校长却以异样的目光看着我,然后根疑惑地反问:“为什么要孩子们一定在课间去挤厕所?”原来,在美国的任何学校里,不管是什么时候,当然包括上课时间,只要需要,学生随时可以不需任何人的批准就可以到厕所去,他们甚至认为,这是人权的一部分。

原来是这样!

接下来,校长问起了中国学校的情况。当得知中国的学生都是统一在课间才能到厕所的时候,他像是在听一个古老的神话,似信非信。过了一会儿,见我很认真地重复了一遍,他才问了一句:如果大家都在课间去,厕所不就太紧张了吗?

是呀,学校的厕所早就紧张了几十年了,校园里的人们早就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了。为了使课间不至于太拥挤,一些财大气粗的学校不是正在研究建设越来越宽敞的超豪华厕所吗?

我们为什么不能改变一下思路,放开学生上厕所的时间呢?

同样的问题还有许多,譬如,迟到了为什么要喊报告,他自己迟到不说,还要用一声“报告”去干扰其他同学的学习吗?

还有,课堂上发言的时候为什么要站起来?那样不是暗示孩子们尽可能少发言吗,

还有,我们为什么要全校几千人一同上课间操?为什么要让有着不同体育爱好的学生,做一样的体操?而且,从效率的角度来说,4分钟的课间操锻炼,我们却用掉了8分钟的集合时间。

这样的“为什么”在我们的校园里其实还有许多,只是我们已经熟视无睹丁,像一堆很久远的历史垃圾,人们早已将它视作古迹文物。只有当某一天,有人跟我们较起真来,一定要弄清事情真伪的时候,大家才开始一惊一乍地陷入沉思。

多问一问自己吧,长期在校园里的老师、校长。

“你不要对她说‘No’!

哥伦比亚太学的一位华人女教授向我诉说了家里的一场文化之争——围绕着照看她那一岁半的女儿而发生的矛盾纠葛。

她的丈夫是一位美国白人,而他们请的保姆则是一位不懂英语的上海人,这下问题就来了。

一直以来,夫就对保姆照看孩子的方法存有看法,今天终于对着保姆比划起来。在他看来,保姆总是在限制孩子,孩子的自主行动处处受到保姆的阻止。他认为,不能随意对孩子说“不”,在这个幼小的年龄,如果对她过多地设置一些障碍,就会扼杀她的创造精神和自主意识。

而保姆则十分委屈,她认为自己应该孩子的安全负责,处处都要小心呵护,不敢有丝毫马虎,不想反而出力不讨好。

女教授夹在东西方文化之间,面对不同肤色的脸色,左右为难。

我曾领教过那位白人丈夫照看孩子的功夫。有一天,这位先生带着自己的宝贝女儿来到我的住处,任由那个一岁半的小公主在我那两室一厅里摘起子“大搜查”,把所有的房间全都搞得乱七八糟,连冰箱、微波炉都弄了个稀里哗啦。最后,当小家伙跑到厕所里要喝马桶里的水时,爸爸这才和颜悦色地与孩子商量换一种玩法——教孩子爬椅子。

孩子很高兴,因为在家里,保姆害怕摔伤孩子,从来不允许她爬椅子。这下好了,有爸爸撑腰,于是,她把椅子搞得在地板上吱吱乱叫。任由孩子怎么折腾,爸爸统统不加干涉。他的任务只有一项,就是在女儿爬椅子时,确保椅子本身不倒,至于孩子会不会自己倒了,他反倒不怎么在乎。

在他看来,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必须一件事情一件事情地学习,你不给他这样的机会,最终他就不会有这样的本领。如果我们一味地对孩子说“NO”,那么,孩子对一切都只能缩手缩脚,最终形成不良的性格。

想一想我们的一些家长吧,他们总是埋怨自己的孩子不听话,可是,仔细想想,如果我们的孩于事事顺从家长的要求,那就只有做一个木偶了。我们对孩子的要求可以说是多如牛毛,这“不准”,那“不行”,那孩子到底可以干什么?我们当家长的,留给孩子的空间太小了。

其实,不只是家长,就是我们学校里制定的规章制度,也大都是以“不准”开头;在单位里,我们对员工说得最多的也常常是“不能”怎么做;翻一翻上边下发给我们的文件吧,一年下来,有多少不是枷锁和镣铐?在这样的文化下,开拓进取成了标签,锐意改革也不过是唬人的旗号罢了。

悲哉!一生中,我们遇到说“不”的人实在是太多了!

人生规划从什么时候开始 

 

在新的高中课程方案中,加了一项培养学生人生规划能力的目标,可别小看这个小小的变化,它其实是对我们教育的重大挑战。

到曼哈顿的一位朋友家作客。刚好他那上初中的女儿Anna在家。

很自然地,我与Anna聊起了她未来的选择,她非常明确地告诉我,将来她希望学医,而且希望学儿科。

初中生就把自己的未来想得这么清楚!我有点惊异,其实,打开我在康狄尼格州一所小学搞的调查问卷,同样令人吃惊:五年级的学生,他们对未来的选择已经非常清晰。我记得一位小学生在回答职业选择的时候说,大学毕业后,他首先要到日本开发游戏,然后从事机器人研制,因为,他不仅喜欢这项工作.而且认为自己也有这方面的天赋。而另一位小学生则希望上麻省理工学院学工程学。他们自信而执著的眼神,向你传递着令人羡慕的理想。 在国内,因为工作关系,我也经常地向孩子们了解他们的未来选择.可是,每次面对的总是令人失望的眼神。曾经做过一个调查,发现我们的学生不仅对自己的未来十分茫然,就是对眼前的自己到底有什么特长,也浑然无知。每年一度的高考志愿填报,每一位高三学生的一句“随便”。更是难为了家长和老师,因为,自己将来要干什么,自己到底喜欢什么,孩子不知道!

 

其实,这怨不得我们的孩子。因为,我们没有给他们提供可以了解社会、可以选择理想的机会。尽管我们把“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批了个体无完肤,可奇怪的是,嘴上的批判换来的却是“心向往之",我们并没有真正领悟个中的危害,并没有从心底拒绝、排斥。想一想,一个不了解社会、不了解职业的人怎么可能选择、判断职业?
在美国,人们普遍重视孩子们对社会的了解;每个学生做义工的要求是很严格的。曾经认识一位马里兰大学教育学院的博士生陈博瑞(Brecken Chinn)小姐,日本早稻田大学毕业后,在哈佛读完硕士.又到北京外交学院教过一年国际关系。陈小姐告诉我,她从12岁就开始了她的打工生涯,到今年32岁了.长长短短已经换了近50份工作。第一次是到她邻居家,一个韩国餐馆的老板家去做家教,当时她12岁.去教老板家的一个10岁、一个8岁的孩子学英语,每小时可以获得两美元。到18岁,她竞跑到众议院去谋得一份议员秘书的工作,这对她非常重要,因为她从中学到了好多在校园里学不到的东西。她告诉我们.在美国,必须不断地选择.不断地学习,而在这个过程中.实际上也是不自觉地审视自我,为自己不断定位的过程。
在牛顿北高中,有一间特别的职业生涯中心,外厅里是几排书架,很大一部分图书是各个大学基本情况的介绍,也有一部分是关于职业介绍的。与外厅相连的则是几个小房间,这是咨询师们专门用来与学生谈话的地方。我们去的时候,刚好一位学生正在与老师探讨如何在暑期找一份临时工作,而旁边的另一间咨询室里,一一位女孩子正在为高三选什么样的AP课程(AP是Advanced Placement的缩写,AP课程即是提供优秀高中生选修大学学分课程。编者注)与老师交流,而AP课程的选择实际上就是她大学选报专业的基础,也是未来职业的选择。
在沃特福德高中,学校的责任声明指出:“沃特福德中学作为学生、家长、教师和社区的伙伴.其责任就是保证所有学生获得成为终身学习者和有责任的公民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培养终身学习者和有责任的公民,显然是沃特福德高中的培养目标。这样的培养目标.在学校领导介绍学校时又进一步得到具体的阐述:学校一赢致力于全国性的高中标准与个人发展关系的恰当处理。教育服务的对象是学生,教育的责任是引导学生往大看、往上看、往前看,学校应该每一个孩子做好整体安排,让学生走上社会时感到:我已经准备好了。在整个高中阶段,学校应帮助学生做好职业规划,明确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学会自主做出职业和人生选择。
沃特福德高中的中央办公室(指导办公室)是负责职业规划和就学指导的常设机构。这一工作的领导、组织与协调,由学校主管、主管助理、人事和特服主任等3人负责;还有指导主任和教师5人,秘书1人。指导人员有非常明确的指导责任:实施本校的发展指导计划,“通过专业开发和与同样致力于这个计划的同事合作,指导办公室在沃特福德高中实施这个计划的同时.也在丰富和发展这个计划。”指导目标具体表述如下:
目标一:学生将达到与年龄和能力相适应的智力发展,包括审美情感、创造性、批判性思维和求知欲。
目标二:学生将发展对健康的生活方式的尊敬。
目标三:学生将进入发展非教条的道德和伦理价值的过程。
目标四:学生将学会有效地与别人交往。
目标五:学生将通过激励和对成就的自豪形成积极的自我印象和对人格魅力的感觉。
从很小的时候,美国人就开始让孩子在体验中认识自己,明确自己的未来,而他们在学校里学到的东西,也正是为自己的职业做准备,更是为自己的人生做准备。想想我们的教育,每一个学段的学习只是进入下一个学段更好学校的“敲门砖”。如果仅此而已,我们的成本实在是太高了些。
 

大制度与小规矩
  在终身教授评审委员会年度会议上,又一批教授面临着新的选择,要么被认定为终身教职,要么不被认可.在学年结束的时候“走人"。
  终身教授评选、审定时,评审委员要公开表明自己的观点而且要记名投票。大家怎么敢于这样?因为学院有规矩,如果有谁把评审过程的事情透露出一个字,那么你立即“走人",没有商量的余地,这样才保证了信息的可靠性,才没有人担心自己的观点被别人披露。
  大规矩管着小规矩,有了大规矩.小规矩就没有什么办不好的。有了聘任制,其他制度的执行就变得十分自然了。
  在国内.为什么许多事情听上去很好,就是没法操作,实行不下去呢?这其实是应了人们那句老话.“经"是好“经”,容易被小和尚念歪了。
  再如教师的推荐信,这也是美国大学录取新生特别重视的,但在国内也同样面临着诚信的考验。一些教师什么溢美之词都敢写,可到头来,谁也对他无可奈何。人事制度是铁板一块,冰河里怎么可能长出荷花、牡丹?
在我们的中小学,大家常常为“大锅饭"所苦恼,“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孬干好一个样”的机制,难以保障学校的活力。其实,在西方国家的学校.这种“大锅饭”的分配制度也同样存在,可是,学校的活力却经久不衰.因为每一个应聘者都是自愿找上门领薪水的,从没有谁一定要把他“绑”在这里,双向约定的责任和义务非常清楚,如果有谁无视这些而试图当一当南郭先生,恐怕于人于己都耽误不起。大制度下,谁都可以去选择自己喜欢的职业,你自己选择了,你就没有多少理由不去尽心干好,或者说,你不喜欢这份工作.也没有谁挡着你去做出新的选择,这样一来,你还有什么理由不在现有的岗位尽心尽力?所以,有了这样一个大制度,美国的管理者们完全可以变得宽容一些。
  而一到我们的学校,事情就变了。因为用人体制僵化陈腐,死水一潭.害得我们不得不在一些细枝末节上挖空心思地搞一些“伤筋动骨”的改革,对教师的考核要“量化打分”,几乎什么都折算成了分数,工资薪酬要算完了课时算成绩,把本来没法衡量的东西非要弄出个“子丑寅卯”,一路下来,免不了“按倒葫芦起了瓢”,根上早就出了问题,只开花不结果的毛病也就在所难免了。
  记得在教育部参加高考方案论证时曾经遇到的尴尬,当我们提出把大学招生录取的权力交还给大学的时候,偏偏就有在座的几位大学校长首先反对,他们的理由很简单,他们“要不起"这个本该属于自己的权力。很明显,一位由大学以外的权力机构任命的校长,是难以办出一所具有独立精神的大学的,而一所没有独立精神的大学,更是难以抵挡来自社会购买权力的大潮的,校的权力并非来自学校,我们有什么理由一定要他义无反顾地对学校负责?于是,本该由大学各自独有的录取权全部收起来,本该对不同的专业制定的各不相同的录取标准也只好暂且不谈,全国水平高低不等的大学、千差万别的专业,却只能由同一个考试机构用同一个标准为大学录取学生。他们依据的标准,除了分数,还是分数,什么综合素质,什么多元智能,通通抛到九霄云外了。这种价值判断传递到社会,再由社会、家长转换成巨大的压力传递到中小学校,于是乎,校园里的“分数命根”理论大行其道。于是乎,教育官员们无奈:“三十多个减负的文件.管不了一个中小学生的负担过重。"于是乎,教育这项事关民族明天的千秋伟业成了家长们实现家庭目标的跳板。
  环环相扣的“死结"竟来自我们自己留下来的人事制度的锁链,大制度之下.小规矩难免无可奈何。沉痛之下,人们在思考:根深蒂固的人事制度堡垒何时才能被攻破?
 

作业与“目中有人”的教育
  波士顿学区是在学前的一套作业中让孩子认识时间的。但是,与我们不同的是,他们把认识时间放在了一个较长的时间段里进行,而且是与孩子们的生活情节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认识时间的作业总共在作业簿中出现了十次,第一次的三个钟表标注的时间分别为上午7时、下午4时和晚上10时,与之相对应的是起床、踢球和就寝三个生活情节,作业要求孩子把相应的生活与时间连线:第二次标注的时间则是上午8时、中午12时和下午3时.相应的生活情节则是坐校车、用餐和请爸爸讲故事:第三次出现的钟表发生了一些变化.出现了半小时的标注单位,生活情节也变得抽象了一些,如“在学校"和“写家庭作业”等情节。看来,认识时间的难度是在逐步加深的。
  家长告诉我说.孩子在上小学之前.一个暑期不仅很轻松地认识了时间,而且有了很好的时间观念。因为,在学习时间的过程中,向他们强化了一个重要的道理:在什么时间就要干什么事情,不能乱来。
我想起了国内的小学数学教材.认识时间被编在了教材中的一章之中.要求孩子们在两节课里全部完成。这样一来,不仅孩子们学起来很辛苦,而且容易“回生",特别值得反思的是,我们的教材仅仅是就认识时间学习认识时间.而很少考虑与孩子们的习惯养成和情感培养相联系。
  不过.国内也有一些教师开始认识到这个问题.并在实践中进行了探索。
  曾经到广州考察教育。主人带我到一所小学听了一节美术课。课堂上,教师要孩子们画一个以“海底世界”为主题的图画。我发现,身旁的一位小女孩,一边画画,一边在念念有词地说着什么。我很好奇,就向那位6岁的孩子请教图画的内容。谁知,她告诉了我一个很有些复杂的故事。她说:“有一天,大象鱼在路上碰到了狮子鱼.狮子鱼对它说,我要生孩子了。大象鱼说,嗨!我已经生啦。狮子鱼不相信,因为它看大象鱼还挺胖,大象鱼就指着后面说,你看孩子在后面呢。这时,海底的小丑鱼眼睛在往上翻,它想去刺大象鱼和狮子鱼。美人鱼说,小丑鱼不要翻眼睛,我在看着你呢。吓得小丑鱼再也不敢碰它们了。你看,美人鱼真了不起,它怀里还抱着刚生下的孩子呢。”
  听完这个故事.我开始佩服起那位美术教师来,她能让孩子们在画画的过程中,不仅让创造的灵感跃动,而且,还“煽动”起他们爱憎的火苗,这样的教学才是“目中有人”的教育。
 

看美国的教师怎么布置作业
  在朋友的帮助下,终于拿到了一个四年级的孩子比尔开学以来的全部作业,整整半天的时间,我都在研究这位四年级学生的作业。
  很有意思,与我在英国看到的一样,美国小学四年级也是在学习20以内的乘法。与我们国内安排在二年级学习相比,他们在学习的难度上与我们差距较大。但是,从孩子们做的作业上分析,他们所看重的价值却与我们有所不同。
  同样是“20以内的乘法”作业,我们常常是给学生列出许多个乘式,让学生算出乘积,似乎列出的越多,学生算出的越多,达成的目标就越高。而美国的老师却不这么干,他们只是把20作为一个乘积结果提供给孩子们。让他们想出越多越好的算式来。
  在比尔的作业本上.他列出了这样一些算式:10×2=20,2×10=20,4×5=20,5×4=20,1×20=20,20×1=20,2×5×2=20,5×2×2=20,5×2×2×1×1=20,5×2×2×1=20,10×1×2×1=20,4×1×5=20,5×4×1×1=20,1×1×1×1×20=20,5×2×2×1×1×1=20。在我们看来,一些算式似乎有点“胡来”,  可是,美国的老师却赞赏有加,他们甚至认为。这是孩子创造性最好的表现。譬如,在比尔列出的算式中,那些重复相乘的数字里,就可能藏着孩子一个个神秘的世界。
  其实.我们的作业也没有什么不好,不过,只是一味地让孩子们囿于相对封闭的作业里.开放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就难以实现。
  还有一个特别的作业是让孩子们填一些结构图形,作业纸上画好了一些方框,方框与方框之间表现出各种不同的关系,要求学生自己决定在第一个上位方框中填写何种物品,然后由此决定下列相关的方框中所应填写的内容,包括它的形态、颜色、味道、运动方式,等等。学生不仅需要正确地填写英语单词,还要自己不停地选择、判断。此时,更多的是动脑思考,而不是简单的识记单词。
  每月一次填写自己的月历.则是一项固定的作业。教师给每位学生印好了一份空白的月历表.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计划填写本月份每一天的内容。比尔的妈妈告诉我,这项作业特别受家长的欢迎,因为,它不仅使孩子养成了做计划的习惯,而且还让他们更好地了解了家庭和社会,包括爸爸妈妈的生日、民族的传统节庆、国家的重要纪念日,都通过这样一个作业得到了了解,效果很好。
  还有一些是分不清学科的作业,譬如,找出你存在的两个问题,比较两幅画并找出它们不同的地方,而且要求找到的不同越多越好,写出男女之别,等等。但是,要完成这些作业却不是一蹴而就的.学生必须不断探究,反复思考,甚至还要约请同伴共同讨论,必要的时候,还可以借助家长的力量,与爸爸妈妈一起讨论。
  美国孩子的作业并不像我们有些人认为的那样,既轻松又愉快,其实,要完成这些作业,他们常常要付出很多,有时也很辛苦,甚至做作业到深夜的时候也时有发生。但是,他们的作业常常是有趣的,值得付出的,一旦得出结果,也常常令孩子和家长感到欣慰。所以,有人说,美国孩子的作业多而不累,作业任务重而没有负担,说的不是没有道理。

2007-08-12

语文学习需要养成的十大习惯

一、熟读、背诵的习惯。

  二、阅读优秀课外读物的习惯。

  三、推敲语言文学的习惯。

  四、积累语言材料的习惯。

  五、记曰记的习惯。

  六、规范地书写的习惯。

  七、专注地听人说话的习惯。

  八、说普通话、说话文明得体的习惯。

  九、勤思考、爱质疑的习惯。

  十、勤查工具书的习惯。

凡人歌

凡人歌

2007-08-03

PhotoShop的75个小技巧

PhotoShop的75个小技巧

2007-07-17

正确的网站定位是个人网站成功的基础

网站定位是一个网站能否运作成功的关健环节,那么我们如何去做好这项定位呢?

  第一、全面了解竞争对手,方法:在百度,狗狗中搜索关健字,必须的细细搜索,看是否有相关网站出现,如果没有,恭喜你!初步定位不错,如果有,就进该站中看一下,其中有几项值的注意PR值多少,内容是否完整,搜索引擎收录多少页,更重要是反向链接数量,还有是否是顶级域名。记录下这些数据!对你很有用,如果时间多,可以给该网站发一封信,看回应的时间如何?

  第二、全面了解目标人群,方法:在“相关”论坛上发一些类似调查的贴子,看看有多少人给你回复!不是发AD呀!若是回复的太少,多半你的定位会有出路,不受支持,一般情况下,定位准备回贴会很多还会给你一些见意的!多和周围的朋友,还有QQ上的朋友聊天,把你的想法告诉他们,会有高人指点你的呀!!在我网站最初的时候,我很无耐,找不到方向了,是一个QQ上的朋友帮我出的主意,其人不错,曾在百度做过,呵呵,可能我比较幸运了,可好心人还是很多的,方法二,努力找到你和目标人群的“共性”何为共性?你听过英雄所见略同吧,哈哈,就是这意思,这样你的网站才能发展下去,切勿我行我素,你的网站是给大家看的,不是自己看。

  第三、对目标人群细分,很重要的,我们的网站是给谁看的?所有人,主观上也许是,客观上最好不要,如果是电子商务网站,你的目标人群是所有人,每天给你3000IP流量,你认为你的网站能给你带来多大收益?同样,你的目标人群是一部分人,每天给你300IP流量,你比较一下,那一个给你的收益最大?

  网站定位是一项很复杂的工作,涉及面也很广,在这里本人只是初步的谈一下,还望高手指点!

马云凭啥笑傲网路江湖

马云 凭啥笑傲网路江湖

作者:本刊记者 段存

 

 


    很清楚地记得2004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的颁奖晚会上,马云被主持人称为“蜘蛛侠”,听到这个称呼,马云一脸讪笑,不慌不忙地说:“我比他的回头率更高,因为我的样子比他更怪。”

    这是一个让人看到就不会忘记的角色,这个人不是传奇,而是一个真正的奇迹。

    他有一张象外星人的脸:瘦、头小、额宽、眼距较宽、嘴瘪小、肤色薄白;但他反戈一击:“人的智慧和外貌是成反比的。”他开垦了中国电子商务的荒原,创造了世界一流的商务网站。他会流利的英文,并且有着不合乎中国传统习俗的行为和思维模式,但他却引领了契合中国国情的商务模式。布莱尔称“他正在改变全球商人做生意的方式。”

    他习惯讪笑,习惯吹嘘,习惯滔滔不绝,手舞足蹈。但是他每一次笑容,意味着又一个重大的胜利;他每一次口若悬河,似乎暗示了下一个举重若轻的网络发展里的大变革,新格局。

    你在想一个人怎么可能永远不自卑,不害怕,不失败,甚至不谦恭;于是你等着,为着一个逻辑推理,捕捉他哪怕是一瞬间的失落,但你仍旧没有等到。等到的是阿里巴巴持续繁荣,大举吞并雅虎中国,淘宝重创易趣。

    他如墙上的青青草,在世界财经动荡,网络经纬,风起云涌中,依然韧性十足,愈发青葱。

    作为一个企业家,他公开,不保守,不造概念,他坦言自己也不知道阿里巴巴是什么模式。这恐怕会让习惯于逻辑思维,有缜密框架结构的大公司的企业家惊若木鸡。

    他象一个喜欢做梦的孩子,在思维的天空任意徜徉;凭直觉搭着手中五颜六色的积木,没有人知道下面这个积木会搭成什么样子,但是他们毫无疑问地清楚:无论搭成什么样子,这个模具会很快变成现实。

    “傻”孩子

    何为聪明何为笨?何为勤劳何为懒惰?在马云这里似乎成了一个问题。

    颠覆传统判别标准,是许多传统理念里无望的孩子得以重生的理由。马云在这方面是个特例:他小时候并没有表现出天才的特立独行,他从小功课就不好,甚至数学考过1分。他说:"我大愚若智,其实很笨,脑子这么小,只能一个一个想问题,你连提三个问题,我就消化不了。"他瘦小却爱打架,“打了无数次的架”,“打得缝过13针,挨过处分。被迫转学杭州八中。”高中毕业没考上大学去踩三轮车,直到有一天在金华火车站捡到—本书,路遥的《人生》。这本书改变了这个傻孩子:“我要上大学。”

    后来他坦言自己小学考重点中学考了三次没有考上,大学考了三次才考了个师范学院,且是由专科升本科。

    如果关注好多成功人士,会发现他们许多人都曾有过一种偶然的际遇。或偶然碰到的一本好书,而引发生命思考的转折;或偶然碰到一个高人,一件事,忽然对人生顿悟,醍醐灌顶,积聚起无限的精神,开始新的起点。

    后来马云总结世界上很多非常聪明并且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却无法成功的原因,是“就是因为他们从小就受到了错误的教育,他们养成了勤劳的恶习。很多人都记得爱迪生说的那句话吧:天才就是99%的汗水加上1%的灵感。并且被这句话误导了一生。勤勤恳恳的奋斗,最终却碌碌无为。其实爱迪生是因为懒得想他成功的真正原因,所以就编了这句话来误导我们。”这可能是马云为了活跃气氛的随口调侃,不能否定的是有许多冥冥之中的因缘际遇促成了伟大的诞生。

    现在我们好多人都有某种高雅的思维定势,做一项工作,就得要有明确的思路,缜密的结构框架,一丝不苟的执行程序;或者做表面文章,也一定要做得条理清楚,系统严密,甚至语言漂亮,高雅;能拿得出手,读起来朗朗上口,哪怕其实许多是空话,是口号,是花拳绣腿。

    马云在这方面又给了我们一个特例,现在即使是马云也不知道阿里巴巴到底是什么。当很多媒体人喋喋不休地描写”阿里巴巴是什么“的时候,他便会挑衅地说,”你们确定自己知道吗?告诉你们,其实连我也不知道。“他甚至宣称,”能说出阿里巴巴模式的人,我就认为他们不是我的对手。“ 

    作为阿里巴巴的创始人,马云一直掌控着阿里巴巴前进的方向,虽然马云至今还不想让阿里巴巴定型,但一切又似乎都在朝着他想要的方向前进。他认为阿里巴巴还有很多种可能性。在某种意义上,他一直在公众和公司内部酿造着这种”不确定文化“,他逼着自己和大家一起去寻找……”我觉得网络这个东西不要想得太清楚了,但是你要知道一个大方向。”

    他一直用最简单的思维,最简单的自我问答模式,创造着网络传奇;国内也有无数的号称门户的,行业的,商务网站,但他们大多沿袭了大,杂,一眼看上去浩繁的,看似框架齐整,逻辑严密的无所不包的架构模式。只有他,一个网站精简到就是买和卖,但是功能齐全,方便易用,诚信保证,他知道人们需要什么,人们的目的是明确的。于是他可以摒弃许多的繁文缛节,搔首弄姿,直奔主题。

    他称自己不懂互联网技术,至今还只是会收发E-mail和上网浏览等基本操作。但他却他认为不懂技术并不妨碍他做点子商务,不妨碍他去管理公司。“我就告诉我们的工程师,你们是为我服务的,技术是为人服务的。人不能为技术服务。再好的技术如果不管用,就只能扔了。我们的网站为什么那么受欢迎,那么受普通企业家的欢迎,我曾经大概做了一年左右的质量管理员,就是他们写的任何程序我都要试试看,如果我发现不会用,我就说赶紧扔了,80%的人跟我一样蠢,不会用的。”

    赌徒

    马云的职业生涯基本分为三个步骤,一是中国黄页;二是阿里巴巴淘宝;三是并购雅虎中国。2000年,马云从风险投资公司拿到2500万美元,2004年又从软银筹到8200万美元,然后一年内为淘宝网砸出1亿元人民币。而最近的一个数字却是10亿美元投资--来自雅虎公司。其中第一笔融资只用了6分钟。

    商业上,真性情,高效率的时代来了。似乎让我们对中国传统商道里要察言观色,巧言令变,三十六计等等,什么儒商,胡雪岩,曾国藩,产生了怀疑。新的商业时代来临了。这是一个更简单,更性情,更需要真实,更有效率的商业时代。

    马云,是一个赌徒,他的每一次开创和飞跃在某个角度都巧合地和赌重合在一个圆点。

    第一次赌创办了黄页,那是真正的赌博性质的赌,他在美国拉斯维加斯玩了吃饺子老虎游戏,用25美分就在老虎机上赢了600美元,这600美元成为他走上互联网道路的第一笔天使资金。1995年4月,他创办了“中国黄页”,这是国内第一家网上中文商业信息站点,同时也在国内最早形成主页发布的互联网商业模式,成功地发布了无锡小天鹅、北京国安足球俱乐部等中国第一批互联网主页。1997年年底,马云决定到北京发展。他带着“中国黄页”的6个新人,从杭州来到北京。他说“如果说我这辈子骗过人,就骗过这6个人。我对他们说跟我做吧,机会多多。其实说实在的,当时我自己心里也没底。”

    马云一行加盟到外经贸部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运作该中心所属国富通信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他们开发了外经贸部官方站点、网上中国商品交易市场、网上中国技术出口交易会、中国招商、网上广交会和中国外经贸等一系列站点。

    第二次赌创办了阿里巴巴,这是砸锅卖铁,孤注一掷的赌。1999年2月,马云到新加坡参加亚洲电子商务大会,发现讨论的是亚洲的电子商务,发言的85%是美国人,说的全是Ebay、Amazon。他突然蹦出一个想法,亚洲要有自己的模式,中国要有自己的模式。欧美的电子商务市场,特别是B-B模式是针对大企业的,亚洲电子商务市场主要在中小型企业,这两种市场不可能用一样的模式。

    马云决定创办一种中国没有,美国也找不到的模式。他一回国就请了朋友到家里聚会,都是平时玩的最好的,一共24条好汉,他向他们宣布了两件事:辞职、回杭州做网站。当时马云只给他们3天时间考虑,回去的条件是每月只有500元工资,在加拿大MBA毕业的也一视同仁。但他们都跟着马云回到了杭州,大家把各自口袋里的钱掏出来,凑了50万元,开始创办阿里巴巴网站,明确其发展方向是为商人建立一个全球最大的网上商业机会信息交流平台。果然阿里巴巴一鸣惊人。他的北上又南下,显得如此从容笃定。

    第三次赌,他把宝押在了雅虎中国。去年,当全世界的目光聚集到阿里巴巴及雅虎中国身上时,马云和他的团队又一次站在了舆论风暴的中心:阿里巴巴收购雅虎中国;雅虎中国“送给”阿里巴巴10亿美元;雅虎中国得到阿里巴巴40%的股份和35%的决定权……在一连串令人眼花缭乱的交易背后,阿里巴巴由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网站,一跃成为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公司。

    但是他说:“是的,我在赌博,但我只赌自己有把握的事。”

    侠客

    无论在开创初期上门推销经历的苦难,阿里和淘宝的辉煌,还是西湖论剑的豪情,你看到的马云在他身上有股侠义之气。他最喜欢看金庸的武侠《笑傲江湖》。

    “笑,有眼光,有胸怀,方能坦然面对种种传言和误解,依然豪气干云,仰天长笑;傲,有实力,有魄力,才可在人云亦云的时候保持清醒的头脑,才可在一片骂声中依然坚持自己的方向,傲视同侪。”

    他不怕任何对手,他甚至不看他们,更不会费尽心思地去研究,更谈不上下套子挖墙角,常言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可是马云知道世界上最难战胜和超越的是自我,战胜了自己,就等于战胜了一切。“我认为真正的竞争还是和自己,所以我们不去研究竞争对手。只有研究明天,研究自己,研究用户,才是根本,才是往前看。研究对手只会伤害了你,因为你把你自己的强项丢掉了。”这是一个靠智慧竞争的时代,而不是一个靠狡诈竞争的时代。

    有种领导者有种中国传统文化地浸润,比如张瑞敏,比如严介和,相对于他们,就象一个在庙堂,一个在江湖。庙堂里有大道,有厚重,有殊途同归;而在江湖,有豪情,有义气,有忍辱受重,有不到长城非好汉,有撞破南墙也不回头。他是更男性化的领导方式,甚至传言他挑选员工都要求会“倒立”,以证明体魄强壮。

    他说:“我的性格缺点有一大堆,最大的优点是总是开开心心的,特别是大灾难来的时候,压力越大越开心,如果顺利的时候,比谁都担心。”其实人与人之间很简单,不管是做领导还是员工,谁也不希望看到愁眉苦脸,深沉的样子,一个公司的文化无疑在快乐的气氛中生气勃勃,快乐不是骄傲不是自负,是举重若轻,游刃有余的智慧。

    他经常说,“领导者的艺术无非是这三样:眼光,胸怀和实力。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你经常跑经常看以后,眼光就比别人看得远,别人就会钦佩你。做领导者一定要有胸怀,十个有才华的人九个都有种古怪的脾气,总认为自己是最好的,你要去包容他们,而男人的胸怀是被冤枉撑大的。还有实力,你一次一次地失败,一次次地被打倒再起来再被打倒再起来,这时候你才会有实力。”

    在他周围有一股强大的吸引力,把各路英雄聚集在自己周围,他们可以放弃高薪,放弃安逸,毫无怨言地跟着他吃盒饭,睡地板,北上,南下地打拼。直到现在当初创业地二十四个人都还在他的身边。马云曾经说过:希望到60岁的时候,和现在这帮做“阿里巴巴”的老家伙们站在西湖边的桥边上,听到喇叭里说,“阿里巴巴”今年再度分红,股票继续往前冲……”

    纵览一切,我们不知道如果马云没有认识金庸的武侠,他今天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们也想象不出,如果没有马云,今天中国的互联网行业是怎么样的情形。

 
责编:小米  来源:人物网

2007-05-27

COOKIE的来龙去脉

COOKIE的来龙去脉
 
 
 
 
 
 
 

上网浏览者在因特网上留下的数据踪迹称为“COOKIES"(小甜饼)。很多人害怕COOKIES,认为COOKIES可以携带病毒,侵犯个人隐私。 然而,当你了解了COOKIES为何物,它们是怎样产生的之后,你就会明白COOKIES 的存在实际上方便了你的网上浏览,COOKIES 是网站发给你的电脑的文本文件,它由你所使用的浏览器产生。就是说COOKIES是由你访问的网站“烤”出来的。COOKIES文件中包含你访问过的网页信息,当你进入一些特殊网站时,COOKIE当中还包括你的用户标识(ID)和密码。COOKIES文件的保留时间由发出COOKIES的网站决定,一般为几个月或几年。

一些需要注册的网站经常使用 COOKIE 。当你在这些网站注册之后,这些网站以COOKIES的形式将一个包含登录信息的 COOKIES 文件发给你的电脑。以后,发出COOKIES的网站能访问在你硬盘上它所设置的COOKIES文件,并从中解出他们所需要的数据,使你再进入该网站的注册区时更加方便。COOKIES 可以加密,加密之后需要使用特定的安全协议,COOKIES才能发回到产生它的网站上。

NETSCAPE 将所有的 COOKIES 保存在“COOKIES.TXT”文件中。它存放在“C:\PROGRAMFILES\NETSCAPE\USERS\”目录下。IE则将它存放在“C:\WINDOWS\COOKIES”目录下,在 COOKIES 目录中每个TXT文件都是一个网站发给你的COOKIE。典型的COOKIES文件是这样的,“ONLINE.GUARDIAN.CO.UK.FALSE\FALSE 886375601 APACHEMIKE 28869348593811960”。

有些上网者害怕 COOKIES,他们认为网站自动在你的电脑硬盘上放置COOKIE不是好事儿。其实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当初人们发明COOKIES 是为了进入一些特殊的网站时避免重复人们输入用户ID和密码,完全是为了方便用户。

现在, COOKIES 则被用来监视在一些特殊站点上访问者都看些什么。 此外,COOKIES 还可向网站提供一些电脑用户的个人资料。网站发展公司则利用COOKIE提供的数据改进网站的建设。很多时候,COOKIE中的数据汇总到一起能告诉网站做什么广告最受欢迎。

COOKIES不会携带病毒,因为COOKIE不是可执行文件。即COOKIES不是程序,而只是文本数据。事实上,INTERNET上比COOKIES 危险的东西多的是,人们不应该老是担心COOKIES。

你如果不喜欢 COOKIE,可用如下方法关掉 COOKIES 。在 NETSCAPE 中,找到

“PREFERENCE\ADVANCED\COOKIES”,在出现的窗口中有三个选项,选择“DISABLECOOKIES”即可关闭COOKIE。在IE中,选择“查看”/“INTERNET选项”/“高级",在随后出现的窗口中找到“COOKIES”一项,选择“禁止所有的COOKIE 使用”可关闭COOKIE。

COOKIE是由浏览器产生的文件,它虽然是文本文件,但不能用文字处理软件进行编辑。如果你要删除COOKIE中的某些内容,你可从网上下载一些程序,这些程序能帮你管理、查看、删除来往于你的电脑之间的COOKIES。

COOKIES 只能识别电脑而不能识别使用者。因此,对有多台电脑的人来说,一台电脑上的COOKIES对他有帮助,而别的电脑上的COOKIES往往就没用了。

(摘自: iThammer.com)

 
2004-08-29  

2007-05-04

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
 

1994年10月27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
1994年10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三十三号公布
自1995年6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保障母亲和婴儿健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 国家发展母婴保健事业,提供必要条件和物质帮助,使母亲和婴儿获得医疗保健服务。

  国家对边远贫困地区的母婴保健事业给予扶持。

  第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领导母婴保健工作。

  母婴保健事业应当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第四条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主管全国母婴保健工作,根据不同地区情况提出分级分类指导原则,并对全国母婴保健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配合卫生行政部门做好母婴保健工作。

  第五条 国家鼓励、支持母婴保健领域的教育和科学研究,推广先进、实用的母婴保健技术,普及母婴保健科学知识。

  第六条 对在母婴保健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和在母婴保健科学研究中取得显著成果的组织和个人,应当给予奖励。

第二章 婚前保健

  第七条 医疗保健机构应当为公民提供婚前保健服务。

  婚前保健服务包括下列内容:

  (一)婚前卫生指导:关于性卫生知识、生育知识和遗传病知识的教育;

  (二)婚前卫生咨询:对有关婚配、生育保健等问题提供医学意见;

  (三)婚前医学检查:对准备结婚的男女双方可能患影响结婚和生育的疾病进行医学检查。

  第八条 婚前医学检查包括对下列疾病的检查:

  (一)严重遗传性疾病;

  (二)指定传染病;

  (三)有关精神病。

  经婚前医学检查,医疗保健机构应当出具婚前医学检查证明。

  第九条 经婚前医学检查,对患指定传染病在传染期内或者有关精神病在发病期内的,医师应当提出医学意见;准备结婚的男女双方应当暂缓结婚。

  第十条 经婚前医学检查,对诊断患医学上认为不宜生育的严重遗传性疾病的,医师应当向男女双方说明情况,提出医学意见;经男女双方同意,采取长效避孕措施或者施行结扎手术后不生育的,可以结婚。但《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规定禁止结婚的除外。

  第十一条 接受婚前医学检查的人员对检查结果持有异议的,可以申请医学技术鉴定,取得医学鉴定证明。

  第十二条 男女双方在结婚登记时,应当持有婚前医学检查证明或者医学鉴定证明。

  第十三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婚前医学检查制度实施办法。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婚前医学检查应当规定合理的收费标准,对边远贫困地区或者交费确有困难的人员应当给予减免。

第三章 孕产期保健

  第十四条 医疗保健机构应当为育龄妇女和孕产妇提供孕产期保健服务。

  孕产期保健服务包括下列内容:

  (一)母婴保健指导:对孕育健康后代以及严重遗传性疾病和碘缺乏病等地方病的发病原因、治疗和预防方法提供医学意见;

  (二)孕妇、产妇保健:为孕妇、产妇提供卫生、营养、心理等方面的咨询和指导以及产前定期检查等医疗保健服务;

  (三)胎儿保健:为胎儿生长发育进行监护,提供咨询和医学指导;

  (四)新生儿保健:为新生儿生长发育、哺乳和护理提供的医疗保健服务。

  第十五条 对患严重疾病或者接触致畸物质,妊娠可能危及孕妇生命安全或者可能严重影响孕妇健康和胎儿正常发育的,医疗保健机构应当予以医学指导。

  第十六条 医师发现或者怀疑患严重遗传性疾病的育龄夫妻,应当提出医学意见。育龄夫妻应当根据医师的医学意见采取相应的措施。

  第十七条 经产前检查,医师发现或者怀疑胎儿异常的,应当对孕妇进行产前诊断。

  第十八条 经产前诊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医师应当向夫妻双方说明情况,并提出终止妊娠的医学意见:

  (一)胎儿患严重遗传性疾病的;

  (二)胎儿有严重缺陷的;

  (三)因患严重疾病,继续妊娠可能危及孕妇生命安全或者严重危害孕妇健康的。

  第十九条 依照本法规定施行终止妊娠或者结扎手术,应当经本人同意,并签署意见。本人无行为能力的,应当经其监护人同意,并签署意见。

  依照本法规定施行终止妊娠或者结扎手术的,接受免费服务。

  第二十条 生育过严重缺陷患儿的妇女再次妊娠前,夫妻双方应当到县级以上医疗保健机构接受医学检查。

  第二十一条 医师和助产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有关操作规程,提高助产技术和服务质量,预防和减少产伤。

  第二十二条 不能住院分娩的孕妇应当由经过培训合格的接生人员实行消毒接生。

  第二十三条 医疗保健机构和从事家庭接生的人员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出具统一制发的新生儿出生医学证明;有产妇和婴儿死亡以及新生儿出生缺陷情况的,应当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第二十四条 医疗保健机构为产妇提供科学育儿、合理营养和母乳喂养的指导。

  医疗保健机构对婴儿进行体格检查和预防接种,逐步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婴儿多发病和常见病防治等医疗保健服务。

第四章 技术鉴定

  第二十五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设立医学技术鉴定组织,负责对婚前医学检查、遗传病诊断和产前诊断结果有异议的进行医学技术鉴定。

  第二十六条 从事医学技术鉴定的人员,必须具有临床经验和医学遗传学知识,并具有主治医师以上的专业技术职务。

  医学技术鉴定组织的组成人员,由卫生行政部门提名,同级人民政府聘任。

  第二十七条 医学技术鉴定实行回避制度。凡与当事人有利害关系,可能影响公正鉴定的人员,应当回避。

第五章 行政管理

  第二十八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加强母婴保健工作,提高医疗保健服务水平,积极防治由环境因素所致严重危害母亲和婴儿健康的地方性高发性疾病,促进母婴保健事业的发展。

  第二十九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母婴保健工作。

  第三十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保健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母婴保健监测和技术指导。

  第三十一条 医疗保健机构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负责其职责范围内的母婴保健工作,建立医疗保健工作规范,提高医学技术水平,采取各种措施方便人民群众,做好母婴保健服务工作。

  第三十二条 医疗保健机构依照本法规定开展婚前医学检查、遗传病诊断、产前诊断以及施行结扎手术和终止妊娠手术的,必须符合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条件和技术标准,并经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许可。

  严禁采用技术手段对胎儿进行性别鉴定,但医学上确有需要的除外。

  第三十三条 从事本法规定的遗传病诊断、产前诊断的人员,必须经过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的考核,并取得相应的合格证书。

  从事本法规定的婚前医学检查、施行结扎手术和终止妊娠手术的人员以及从事家庭接生的人员,必须经过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的考核,并取得相应的合格证书。

  第三十四条 从事母婴保健工作的人员应当严格遵守职业道德,为当事人保守秘密。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五条 未取得国家颁发的有关合格证书的,有下列行为之一,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予以制止,并可以根据情节给予警告或者处以罚款:

  (一)从事婚前医学检查、遗传病诊断、产前诊断或者医学技术鉴定的;

  (二)施行终止妊娠手术的;

  (三)出具本法规定的有关医学证明的。

  上款第(三)项出具的有关医学证明无效。

  第三十六条 未取得国家颁发的有关合格证书,施行终止妊娠手术或者采取其他方法终止妊娠,致人死亡、残疾、丧失或者基本丧失劳动能力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三十四条、第一百三十五条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七条 从事母婴保健工作的人员违反本法规定,出具有关虚假医学证明或者进行胎儿性别鉴定的,由医疗保健机构或者卫生行政部门根据情节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的,依法取消执业资格。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八条 本法下列用语的含义:

  指定传染病,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的艾滋病、淋病、梅毒、麻风病以及医学上认为影响结婚和生育的其他传染病。

  严重遗传性疾病,是指由于遗传因素先天形成,患者全部或者部分丧失自主生活能力,后代再现风险高,医学上认为不宜生育的遗传性疾病。

  有关精神病,是指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型精神病以及其他重型精神病。

  产前诊断,是指对胎儿进行先天性缺陷和遗传性疾病的诊断。

  第三十九条 本法自1995年6月1日起施行。

- 页面 10 的 12 -